元宵節,又稱上元節、元夕或燈節,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,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。正月是農歷的元月,正月十五又是進入農歷新年后的第一個月圓之夜,因此這一天被稱為“元宵節”,有著和睦團圓的寓意。
在此,江蘇東南特種技術工程有限公司祝大家人安心安,月圓人圓!
元宵節民俗
現在,元宵節的傳統習俗包括賞花燈、吃元宵、猜燈謎、放煙花、送孩兒燈等。此外,不少地方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、耍獅子、踩高蹺、劃旱船、扭秧歌、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。
1、賞花燈
元宵節游玩觀賞的主要對象是花燈,又叫“彩燈”、 “燈籠”。花燈是我國古代人民創造的精美藝術品。西漢時就有了彩燈,到唐朝以后,經過千百年能工巧匠的開發創新,彩燈藝術百花競放,各呈異彩。在樣式上有帶穗的掛燈,美觀的座燈,秀麗的壁燈,精巧的提燈,玲瓏的走馬燈等。天上明月和人間燈火交相輝映,顯示出了節日的歡快與喜慶。
2、吃元宵
正月十五吃元宵,“元宵”作為食品,在我國也由來已久。宋代,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食品,這種食品最早叫“浮元子”后稱“元宵”,生意人還美其名曰“元寶”。元宵以白糖、芝麻、豆沙、棗泥等為餡,用糯米粉包成圓形,可葷可素,風味各異,有團圓美滿的寓意。
3、猜燈謎
猜燈謎又稱打燈謎,是一種傳統民間文化娛樂活動。每逢農歷正月十五,燈市上都要掛起彩燈,燃放煙火,后來有人將謎語寫在紙條上,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。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迎合節日的氣氛,所以響應的人眾多,猜燈謎也逐漸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民俗活動。